译者序

作者:(法)居伊·德·莫泊桑 著 发布时间:2023-06-12 18:11:52 字数:1902
  研究西方文学,法国文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研究法国文学,对莫泊桑的研究更是不可或缺。莫泊桑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文学作品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法国大革命以来树立的优良文学传统。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下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之家,参加过普法战争,曾师从福楼拜。

  1876年,巴黎的五位年轻作家,由于仰慕因长篇小说《小酒店》而蜚声文坛的作家左拉,常常聚会在他的寓所里,莫泊桑是其中之一。1877年,左拉在巴黎近郊梅塘买了一幢别墅,他们的聚会便改在这里进行,被人称为“梅塘集团”。1879年,他们商定以普法战争为题材,每人写一篇中短篇小说,结集出版,定名为《梅塘夜话》。1880年4月15日,小说集问世了,立即轰动了法国,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莫泊桑的《羊脂球》。《羊脂球》给莫泊桑带来了声望,也给他带来了信心与希望,他从此摆脱了所有的公职,专事写作。

  莫泊桑少年时曾在乡村生活十多年,他了解诺曼底,更热爱诺曼底,后来又当过兵,参加过普法战争,战后在海军部和公共教育部当过小职员,对军界和政界也很熟悉。1881年7月开始到各地旅行,他去过非洲,也去过意大利、英国等西欧国家,曾数次深入矿井,了解苦役犯的处境,访问过炼铁厂,目睹了工人的劳动,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成为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在随后的十年里,他先后发表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部抒情游记、一部诗集,还有一些戏剧作品及相当数量的文学评论。不幸的是,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超负荷的写作,再加生活上的不检点,莫泊桑未老先衰,不得不在1891年停止了创作活动。两年后,莫泊桑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三岁,这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惜。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碎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其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线均有独到之处。除短篇小说外,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中篇小说《羊脂球》,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

  他不以纤巧华美的辞藻取胜,而是以平易通俗、准确有力、能为所有人接受的文学语言征服读者。很少有作家能写出比他更明晰、更清澈如水、更难以捕捉到的语言。也很少有读者读不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因为其中没有丝毫晦涩的东西;读者只觉得莫泊桑找到了最恰当的描述方式,而无法用另一种文字和方式来表达。福楼拜的语言略显枯涩,而莫泊桑的语言更具感染力。同时莫泊桑也使用方言土语,但总是以读者能理解为限度。由于语言的纯粹,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已成为学习法语的范文。

  这本集子收入了《羊脂球》《月光》《两个朋友》等广为传诵的名篇。

  《羊脂球》写的是普军军官中途扣留了一辆马车,放行的条件是要车中**羊脂球陪他睡觉。在车中的大商人、大企业主和贵族及他们的夫人的花言巧语下,羊脂球被迫让步了。当马车放行后,她却遭到车中那些高贵的人们的鄙视。最后我们看到马车在《马赛曲》伴着羊脂球的哭泣声中奔跑着。这首革命歌曲没有伴着法军的胜利步伐,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两个朋友》讲述巴黎被围时,两个老人宁死不屈的悲壮故事。普法战争题材的小说在莫泊桑作品中占有相当的分量,这些作品中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感情,揭露了法国统治者的无能与自私,表现了侵略者的残暴,歌颂了人民抗敌的勇气。

  莫泊桑继承了法国大革命以来,“天赋人权”的进步思想,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不仅讴歌了人民在普法战争中英勇抗敌的精神,更饱含**地描述了人民大众的苦难。读了这类小说,我们不难发现莫泊桑对弱者的同情,也不难发现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谴责。有位学者说得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整整一部用短篇形式写的无比真实的《悲惨世界》。”

  莫泊桑长期在海军部和公共教育部当小职员,这使他非常熟悉小职员以及其他小资产阶级人群的某些不良品质。莫泊桑创作了一大批这类题材的杰作。其中最为有名的当数《我的叔叔于勒》。小说展示了一个穷酸的公务员的一家人,期待有钱的叔叔归来改变他们的家庭窘况,后来,当他们发现叔叔是个贫穷的卖牡蛎的流浪汉时,又生怕被他认出,悄悄地远远躲开。故事充分显示出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项链》是又一篇传世佳作,讲述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公务员的妻子可悲可叹的故事。

  我们精选的莫泊桑的这些中短篇小说中,有的是喜剧,让人忍俊不禁;有的是悲剧,使人潸然泪下;也有悲喜剧,令人欲哭无泪,欲笑又止。但不论是喜剧还是悲剧,都能发人深思,使人感悟人生的某种道理。对我们广大读者来讲,它的启发作用必然会是深刻的、广泛的。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