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赠梁汾[1]

作者:苏樱 发布时间:2023-06-12 15:51:59 字数:3221
  德也狂生耳[2],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3]。

  有酒惟浇赵州土[4],

  谁会成生此意[5]?

  不信道、竟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6],

  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7]。

  身世悠悠何足问,

  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8],

  后身缘、恐结他生里[9]。

  然诺重,君须记。

  【赏析】

  康熙十五年,纳兰容若的父亲明珠仰慕顾贞观的才名,聘请他为纳兰容若授课。而在此之前,顾贞观,因受同僚排挤,在康熙十年的时候落职归里。也许因为容若也是词人,顾贞观接受了明珠的邀请,入住明珠府,与纳兰容若相识。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遂成忘年之交。也许是因为惺惺相惜,纳兰容若在这位与自己地位悬殊的朋友面前反而更能真情流露,表现出真实的自我。

  一直以为,纳兰容若永远是那个面带微笑,眉目间却有一丝哀愁流转的男子,却不曾想他还会有把酒高歌、冷笑着看这世态炎凉的时候。

  “我只是个狂妄的小子”,这句话从纳兰容若的嘴里说出来,不免让人吃惊。纳兰容若的父亲明珠,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宰辅,家族的荣光给了他人人羡慕的高贵身份,纳兰容若更是风华正茂,文武双全,颇得康熙帝的器重,长伴驾前,在他面前正铺设着一条荣华富贵的坦途。然而,他竟劈头自称“狂生”,而且还带着颇为不屑的语气,究竟他的心在想什么?

  是的,世人很难理解他。荣华、富贵、权势,似乎纳兰容若都有了,人们穷其一生不就是追求的这些么?他还在不满些什么?世人怎么会懂,“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在纳兰容若看来,只不过是命运的偶然安排,才使容若投身在富贵之家,而在这里,他看到的只是繁华喧嚣背后的污秽。不是自己想要的,即使它再炙手可热又怎样呢?在别人眼里如珍似宝,在我眼里,一文不值。“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富贵荣华到头来只不过是梦一场,追逐这种虚无未免太可笑了。

  “有酒惟浇赵州土”。这句原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平原君即战国时代赵武灵王的公子赵胜,在诸多的公子当中,赵胜是最贤明的。他喜欢结交宾客,门下的宾客最多达到几千人。李贺写下这两句诗,意在对那些能够赏识贤士之人表示怀念,也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抱怨。想向天下的识人之士敬一杯酒,放眼茫茫宇内,有谁能当得起这杯酒呢?想来只有赵国平原君才最值得敬仰了,于是这杯酒便浇向了赵州。纳兰容若不做任何修改,直接用李贺这句诗入词,同样也是想表示对知人善用、爱惜人才的贤明君主的敬佩。可是,他和李贺的心情却不一定相同。李贺怀才不遇,一生愁苦多病,他有此抱怨我们可以理解;而纳兰容若算得上皇亲贵胄了,也颇得康熙帝青睐,想来没什么可抱怨的。但是,他从身边朋友满怀才华却屡受迫害的遭遇里,深切地感受到世道的不公,似乎人才总是被压迫,无法逃脱小人排挤的厄运,纳兰容若为之不平,满怀悲愤:到哪里去找像平原君一样的贤明之人!只是,“谁会成生此意?”谁能理解我的想法、我的心情?纳兰容若也知道,他是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即使他愤懑,他呼喊,可是谁又能听得到呢?

  就在纳兰容若心情抑郁之时,没想到真的遇到一知己好友。“不信道,竟逢知己”。“不信道”已经是没有想到,在之后又加上一个“竟”字,似乎显得有点累赘多余了,但这种重复更能有强调意外之感,才更能表达出纳兰容若的狂喜。想象一下,当你被人误解时,当你收起真心对着别人强颜欢笑时,当你满腹心事无人诉说时,有一个人对你说:“我知道你想什么。我懂你。”每句话、每件事都正中你的心思,你是不是会惊喜的反复的说:“真是知己!真是知己!”难怪历来人们都在慨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古有伯牙摔琴谢知音,今日得遇知己,惺惺相惜,正逢彼此盛年,不如把酒言欢,对月高歌。只是,两个人为何又会黯然落泪?是相见恨晚?是伤怀身不由己、郁郁不得志?还是想起了曾经遭受到的打击和仍然在外流放的朋友?这“英雄泪”中包含了悲喜交加的感情,让人不胜唏嘘,而以全篇唯一的景语“君不见,月如水”作收束,更令人回味无穷。在古人诗词的意象里,“月亮”已经成了一种感情的象征。而这种感情往往是凄凉的、绵长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军直到夜郎西。”今夜,月光皎洁,凉浸浸的,有些清冷,却很好看,似是诉说着他们心中的悲凉,也见证着相交的喜悦。莫要悲伤,尽情饮酒吧,不要辜负了这一晚的月色。

  “酒逢知己千杯少”,今夜他们必将喝的大醉吧。“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今天,不必去理会那些嫉贤妒能的小人的肆意诋毁,任他去吧。“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古往今来,愈是才能出众之人,愈是容易遭人嫉妒,被人排挤陷害,顾贞观他们因此受到不公的待遇自然也是不可避免了。世道如此,既已无法改变,若是将那些不平放在心上,岂不是要将人累死、烦死、气死了?既然管不过来,他便劝慰好友,算了算了,不要理会,不如大醉一场,管那些污秽做什么。也许醉酒并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不得不承认,有的时候,醉了却是最好的逃避方法。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这一句紧承前面一句。王维的《酌酒与裴迪》中有“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世间之事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虚无缥缈,来去匆匆,不值得关心,倒不如自己悠然自得的颐养天年。在这里纳兰容若与王维颇有些相似。人生漫漫,这些流言蜚语不值得去追究,不如一笑而过。“寻思起、从头翻悔。”如果真要追究,恐怕就要后悔当初不该投生到这个污浊的世上了。这里纳兰容若不仅仅是劝慰朋友,也是对自己内心的表达。因为最不愿处在这个尘世的人,恐怕就是他吧。世上有太多的事,计较不过来,也不能后悔,只能看开些,冷眼面对那些对自己的伤害。

  面对这样一个知己,纳兰容若直率的表达出自己的珍重之情。“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在他生里。”这才是一个真实的纳兰容若,一旦倾心,即使历尽千难万险,经历生生世世,这份感情也不会改变。生生世世,这是一个几乎感动过所有人的承诺。来生,是一个比未来还要远的时间,那时候,我们会如何,谁也不知道。但是情到深处,我愿意许下这个诺言,生生世世,不会后悔。

  这是一首赠给朋友的词,却能从中看到一个清楚的纳兰容若。他不再是那个似乎有些羸弱的公子,而是一个心怀抱负、有情有义、不恋繁华、立于浊世的真“狂士”。

  【注释】

  [1]梁汾:顾贞观(1637—1714年),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纳兰容若的朋友。清康熙五年(1666年)顺天举人。著有《积书岩集》及《弹指词》。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与纳兰容若相识,从此交契,直至容若病殁。

  [2]狂生:一说是纳兰容若自谦,称自己是“狂妄无知”之辈;一说是不受世俗观念的浸染,崇尚真性情的人。

  [3]缁尘:黑色灰尘。常喻世俗污垢。南朝谢朓《酬王晋安》诗:“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唐代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

  乌衣门第:乌衣巷为六朝时王谢两大望族的居住地,所以“乌衣门第”便成为世家望族的代称。

  [4]有酒惟浇赵州土:唐代李贺《浩歌》有“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赵州土”指的是平原君的墓,平原君好养士,死后虽未葬于赵州,但贵为赵州公子、赵相,后人称他的坟墓为“赵州土”。

  [5]会:理解。

  [6]青眼高歌俱未老:青眼是高兴的眼色,据说晋代阮籍能为青白眼,遇见意气相投的人,便露出青色的眼珠。杜甫《短歌行》有句云:“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我老矣。”纳兰容若翻用其意,说他们相遇时彼此正当盛年,都还未老,于是青眼相向,慷慨高歌。

  [7]娥眉谣诼:《楚辞·离骚》中云“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意思是女子因其貌美,遭到其他人的嫉妒,众人纷纷造谣毁谤。这里以此比喻才能出众,却受到他人诽谤中伤。

  [8]心期:以心相许,约为知己。

  [9]后身缘:来世之情。恐:估测之词。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