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者:苏樱 发布时间:2023-06-12 15:51:58 字数:3447
  一

  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公元1655年1月19日),北京纳兰明珠府中,一个男婴诞生了。当时的大清朝还不知道,这个孩子将会给后世带来多大的震撼。他就是纳兰明珠的长子、被后人誉为“满清第一词人”、诗词被反复吟咏的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名纳兰性德,字容若,小字成哥(一说因其出生在腊月,所以小字冬郎),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为纳兰性德。一年之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纳兰性德的名字又改回成德。

  若追溯一下源头,纳兰容若的祖上原是蒙古人,姓土默特,后征服满洲纳兰部,占领了他们的地盘,改姓纳兰,居叶赫之地,这就是后来我们在清史中经常看到的“叶赫那拉氏”。在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的过程中,叶赫部被爱惜觉罗部所吞并,纳兰部归附后金,随清入关,为满洲正黄旗,纳兰氏成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

  容若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纳兰容若的父亲明珠也是大清风云一时、为后世所熟知的人物。他是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母亲觉罗氏为努尔哈赤第十二子爱新觉罗·阿济格(英亲王)正妃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也是皇亲国戚。因而可以说,纳兰容若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一帆风顺的。也许是造化弄人,容若并没有因其皇亲贵胄的身份而成长为一个纨绔子弟,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容若自幼聪慧过人,明珠对这个长子给予了厚望。自清入关以来,一方面一直在接受汉族文化,另一方面仍然坚持以骑射为根本。骑射在满族的社会生活中历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努尔哈赤时就把骑射作为立国之本;加之大清又是马上得来的天下,所以即使是在逐渐的接受汉化,满人也不废骑射。所以纳兰容若尚幼之时便在父亲的教导下接受精英级的满、汉文化教育。这对他以后的诗词影响颇为甚远。

  果然,容若没有辜负父亲的教育,读书过目不忘,骑马射箭样样精通。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这两徐也是清初的大人物,明末遗老顾炎武的外甥,家学渊源,学问等身,徐乾学更是有“徐严嵩”的称号。纳兰容若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时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学中,容若更加发奋研读,并且拜到徐乾学门下,熟读通鉴及古人文辞。在名师指导下,纳兰容若两年之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一时间名动京城,他的非常才器也受到皇上格外赏识。也许正是在这两年间,纳兰容若从徐氏兄弟身上学到了文章的真谛,激发了对汉文学的热爱。

  康熙十五年(1676年),容若再次参加会试,以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的官职,不久就晋升一等侍卫,正三品,从此步入仕途。这一年,容若二十二岁。深得康熙帝的厚爱的纳兰容若为皇帝做了九年的贴身侍卫,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这一切都令父亲纳兰明珠颇感欣慰。然而渐渐地,他却发现,这个儿子好像总是惆怅的。纳兰容若从来都是不甘于只做自己的相府公子,只做皇帝的御前侍卫。他身上流着蒙古人的血,他的祖先曾经在沙场上驰骋,他文武双全、有经世之才,他骨子里是想建功立业的。可是,他生于纳兰家,就注定了被压制。想想他的祖先曾经被爱新觉罗氏歼灭,他的父亲已经是当朝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工于权术的康熙帝怎么会放心再让纳兰家掌握到千军万马?将纳兰容若放在身边,其一是做给明珠看,给容若光鲜亮丽的身份,以示对纳兰家的重视、安抚;其二,我想纳兰容若大概是康熙帝的人质了。

  渐渐地,纳兰容若看透了世道的黑暗。高贵的身份、平坦的仕途,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最后,这个抑郁一生的诗文奇才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因“寒疾”而长逝,时年三十一岁。

  纳兰容若以词闻名,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因此他的词受李煜影响很大,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改为《饮水词》,后人多称《纳兰词》。《饮水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

  二

  一提到纳兰容若,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温文尔雅、深情款款而又略显落寞的翩翩公子形象。若不是如此,怎会有“辛苦最怜天上月”这样的感叹?又怎会有“一生一代一双人”这样的情愫?

  是的,爱情占据了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纳兰词最具特色、最能代表其个性的地方,也是其全部此中的精华,是纳兰容若呕心沥血的珍品。究竟是怎样的情感经历,能让纳兰容若写出这样的爱情诗词,令闻者动容呢?

  传说纳兰容若结婚之前,曾有一段无疾而终的初恋,而这位初恋**,根据女作家苏雪林的考证,就是纳兰的姨表姐妹,并引了清代无名氏《赁庑笔记》对这段情史作为证明:

  “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夙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宫,果得彼妹一见。而宫禁森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

  苏雪林认为《饮水词》中的所有凄惋哀感之词,都是纳兰为表妹所作。并从词中窥测出两人分手后的蛛丝马迹,说纳兰当时虽与卢氏结婚,还是不能忘怀旧情,与表妹藕断丝连,二人经常秘密通信,并且互相馈赠食物,后来,表妹在宫中郁郁而死,纳兰悲悼终身。

  不过,苏雪林这种说法并没有旁的作证,至于无名氏的《赁庑笔记》,其内容也不尽可信。我不否认纳兰容若在婚前有恋人,但是却不一定是什么表妹,而至于所谓的私相授受,更是无稽之谈,毕竟“一入宫门深似海”,在皇宫那样一个守卫森严的禁地,岂能容的宫女与他人幽会?再者,纳兰容若婚后与妻子琴瑟和谐、伉俪情深,纳兰容若的爱情诗词大概也多是为妻子所做吧。

  那么就一定要说一说纳兰容若的妻子了,究竟是怎样的女子填满了纳兰的词,这样的哀婉**?1674年,纳兰容若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那一年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这段时间的纳兰容若是快乐的,卢氏的善良温和,善解人意,给了他莫大的安慰,为他提供了摆脱人生泥沼、超脱孤寂情怀的凭借和寄托,这期间纳兰容若写下了不少欢愉的句子。

  但好景不长,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一说产后受寒),这给纳兰容若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据说,卢氏去世后,灵柩暂时停放在今北京西阜城门外的紫竹公园一所禅院内,直到次年初秋入葬纳兰氏祖茔皂荚村为止,在未入葬这段时间,痴情的纳兰容若多次夜宿禅林,陪伴夜台长眠的薄命佳人度过那孤寂的清冷岁月。一次,他梦到爱妻淡妆素服与他执手哽咽,临行前吟出两句诗:“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醒来以后更是悲痛不已。虽然后来纳兰容若又续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但是仍然对卢氏念念不忘,词中更是少不了她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传言纳兰而立之年,好友顾贞观在江南为他介绍了一位富有诗词才华的名妓沈宛。作为乌程才女,沈宛曾有出色的词作《选梦词》刊行于世,为纳兰容若欣赏看重。也许是对寻觅知己的渴望与怜惜,也许真的是两情相悦,虽然有家族的障碍,纳兰容若还是纳沈宛为妾,接她到京城。由于沈宛的身份和血统,她不能名正言顺地进入明府,纳兰容若便在德胜门内为沈宛置房安顿。可惜半年后,纳兰容若突然去世,留下孤独无靠的她和纳兰容若的遗腹子,最终沈宛含泪返回江南,以词作抚慰她心中的伤痛。天公不作美,有**终不成眷属,留下一段让人叹息、让人辛酸的风流憾事。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